土拍是房地產市場的一個“晴雨表”。今年下半年以來,全國各地土地供應增多,呈現明顯的冷熱不均態勢:一邊是熱點城市優質土地競爭仍然激烈,另一邊則是不少區域土地頻頻流拍。業內人士稱,雖然這類流拍還不是主流,但隨著樓市繼續降溫,預計2018年流拍數量可能繼續增加。
35城流拍土地數量同比增幅超三成
12月12日,長沙進行土地出讓拍賣,其中三宗地塊因無人出價全部流拍,包括位于長沙天心區的芙蓉南路地塊,規劃為商業用地;位于長沙縣開慧鎮葛家村地塊,規劃為住宅用地,出讓面積為67414平方米,出讓起始價為7281萬元;另一塊地被規劃為文體娛樂用地,出讓面積為14214,起始價為1365萬元。
無獨有偶。11月8日,位于安徽合肥市肥東和肥西縣的兩宗居住用地進入現場競買環節,因競買人報價未能達到出讓人設置的保留底價而流拍。而在此前的7至10月,合肥市已經有三宗居住用地流拍。
事實上,這并非個例。今年下半年以來,全國各地土地供應增多,一邊是熱點城市優質土地競爭仍然激烈,一邊是部分城市土地頻現流拍,土地市場呈現出冷熱不均的態度。
據同策研究院統計數據顯示,今年下半年以來的7-10月,全國35個大中城市共計流拍128宗,流拍數量較去年同期增加約37.6%,流拍占推出土地宗數的比例達3.37%,較去年同期上漲約0.8%。按照這個月均土地流拍數量推算,預計今年下半年土地流拍數將達到192宗。
另據中原地產研究中心的統計數據,截至12月5日,2017年下半年一二線城市住宅土地流標已達到44宗,其中,北京出現一宗,廣州出現2宗。合計數據相比2016年同期上漲4成。
記者注意到,今年土地流拍宗數較多的城市,基本集中在非核心二三線城市,比如烏魯木齊、寧波、銀川等。而在土地的規劃用途上,和往年一樣,今年流拍的土地以工業用地居多,此外,商業辦公用地也占據較高比例。
一線城市住宅用地溢價率18.76%
與部分城市土地流拍呈鮮明對比的是,不少熱點城市優質土地的競爭仍然激烈。中原地產研究中心統計數據顯示,在招拍掛方面,截至11月底,拿地最積極的50家房企合計拿地金額達20982億,與2016年同期拿地金額13720億相比,漲幅達53%;拿地過百億房企達58家(其中,拿地200億以上的企業有30家),而在2016年同期只有40家。
不過,從整體上看,土地市場分化,2017年土地市場熱度明顯下降,住宅土地成交逐漸出現持續降溫的現象。中國指數研究院數據信息中心監測顯示,2017年11月20日至11月26日,監測40個主要城市,共推出各類土地185宗,推出量環比增加111%,成交量環比減少51%,出讓金總額環比下跌78%。其中,15個城市無土地推出,25個城市無土地成交。
除此之外,多個城市住宅土地溢價率明顯下滑。中原地產研究中心統計數據顯示,自2017年以來,一線城市合計成交住宅土地198宗,成交金額達3715.15億,創造了住宅土地年度成交紀錄,從溢價率看,則只有18.76%,是最近幾年來最低點。
11月23日和24日,上海土地市場接連出讓4宗居住用地,均以1%以內的低溢價率成交。
對此,同策咨詢研究部總監張宏偉表示,在本輪調控中,多個城市從土地供給端增加競拍限制,提高土地競拍門檻,通過抑制土地市場熱度的方式為樓市降溫。在此基礎上,房企拿地更理性,性價比不高的土地可能直接導致流拍,而高性價比的土地則價值越發凸顯,引發更激烈的爭搶,因此市場表現一冷一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