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據顯示,10月份,我國粗鋼產量大降至7158.4萬噸,同比下降23.3%,創下2018年3月份以來我國粗鋼月產量、增速新低(剔除其中1月~2月份合并統計因素)。1月~10月份,我國累計生產粗鋼87704.6萬噸,同比下降0.7%,這是今年以來我國累計粗鋼產量增速首次為負。
今年4月以來,我國粗鋼月產量同比增速出現七連降,特別是進入下半年以來,隨著各地粗鋼限產政策逐步落地,減產力度不斷加大,成效顯著。7~10月,全國粗鋼產量分別同比下降8.4%、13.2%、21.2%、23.3%。今年只要后2個月繼續保持10月份粗鋼產量水平,全年粗鋼產量大約為10.2億噸,超額完成今年壓產目標任務。
國家統計局最新統計數據顯示,10月份,粗鋼產量同比(由于沒有同口徑的統計數據,暫與去年同期發布的數據相比,以下均稱同比)降幅超過20%的省份由9月份的11個增加到了14個,其中同比降幅前5位的省(直轄市、自治區)分別為:貴州下降67.00%,重慶下降65.13%,廣東下降43.77%,新疆下降43.04%,吉林下降40.19%。
粗鋼行業市場行情分析
粗鋼去產量主要從節能減排這方面來看,冶煉能力要大幅壓縮,壓縮的量多少,工信部正在配合國家有關部門制定大規劃。目前鋼鐵行業分散度比較高,原料、能源對外的依存度依然特別高,這些問題都有待下一步解決。
我國產業結構優化升級成效顯著,一批重點產業鏈競爭力加快提升。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統籌穩增長、調結構、促轉型,推動新舊動能接續轉換。提前兩年完成“十三五”粗鋼行業去產能1.5億噸目標,累計退出“僵尸企業”的粗鋼產能6474萬噸。工業綠色低碳轉型取得積極成效,綠色制造水平明顯提高,資源能源利用效率持續提升,單位工業增加值能耗、水耗持續下降,資源綜合利用水平顯著提升,綠色新動能不斷涌現。
根據國家提出的碳中和目標,鋼鐵行業要切實做好粗鋼產量的控制,工信部在2020年工作會議上提出“堅決壓縮粗鋼產量、確保粗鋼產量同比下降”的要求。2021年國家將執行新的產能置換辦法,新的產能置換辦法最低置換標準調整為1.25:1,最高標準調整為1.5:1,目的是解決當前產量過快增長的問題。但需要注意的是,由于大量置換產能的投產,粗鋼實際供應能力會超出原有淘汰產能。
2020年受到疫情因素影響,中國鋼材市場需求和價格處于相對高位水平,國外鋼材進口明顯增加。據海關統計數據,2020年我國累計進口鋼材2023萬噸,同比增長64.4%,進口均價831.6美元/噸,同比下降27.5%。從品種分析,鋼材進口結構發生明顯變化,普通鋼材進口明顯增加,拉低鋼材平均進口價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