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材價格全線上漲
近日,“一天一個價”的建材漲價行情,讓商家和消費者都表示很頭疼。有媒體在北京多個建材市場了解到,進入10月后,從水泥、砂子、線管等建材,到門窗、照明、衛浴、床具等家居行業已經歷多輪漲價。不過,“十一”假期后,玻璃膠和水泥的漲勢最快。行業內有關于“漲價潮是否會延續到2022年”這一話題的討論,目前尚無定論。可以預見的是,漲價潮在未來一段時間內仍然是全行業關注的重點。
經銷商稱“一天一個價”
“一箱玻璃膠往年差不多賣300元,現在漲到600元了。”北京民樂建材市場的一位經銷商介紹到,他原本打算近日進一次貨,但廠家說現在沒貨,要等通知,而他的店內現在只剩幾箱玻璃膠。“我干了二十多年,往年的建材價格會隨著淡旺季起起伏伏,但像今年這樣‘一天一個價’地往上漲,還是頭次見。”
據央視財經報道,在家居企業集中的廣東省東莞市了解到,受成本推動影響,全屋定制、家具、地板等領域很多企業都有不同程度漲價,利潤大幅縮水。高昂的運輸成本,也在擠壓企業的利潤空間。
業內人士介紹到,近期部分地區限電限產,而建材行業屬于高耗能行業,所以部分企業關停或無法生產,市場上建材產品短時間供應不足。加上原材料價格、能源價格都在上漲,這導致建材價格居高不下。但隨著能源保供形勢不斷向好,用電緊張大幅緩解,預計春節后,建材行業產能將逐步恢復,價格也會下降。
家裝建材市場現狀
家裝建材企業上市潮,一方面得益于審核制度的放寬,另一方面與居住產業生態的整體重構息息相關。頭部企業完成資本化后,行業集中度進一步提高,淘汰落后產能,產生規模效應,有利于增強品牌知名度和市場競爭力。另一方面,地產金融政策收緊后,房企將現金流壓力、負債壓力轉嫁給供應商,整裝風口下,只有具備墊資能力的大企業才能夠從中分得蛋糕,中小企業面臨被整合甚至被淘汰的風險。
據中研普華產業研究院的報告《2021-2026年家裝建材市場發展現狀調查及供需格局分析預測報告》分析
近年來,家居建材新品牌一直在不斷增加,但市場年均增長有限,所以品牌之間、經銷商之間的競爭越來越大。品牌開拓市場和參與競爭,跳不出產品、營銷、渠道這三個關鍵變量。產品和營銷是兩個相輔相成的變量,且主要受品牌工廠整體實力和能力的影響,而渠道受品牌工廠意志實力和社會經濟環境雙重影響。
中國建材企業大部分是中小型民營企業,市場競爭激烈,沒有形成規模化,也沒有產品出口優勢,國內企業在國際市場的競爭力較弱。加之近年來建材行業產能過剩并沒得到有效釋放。中國建材企業呈現出創新能力不足,科研能力較弱的特點。而當前,建材企業要實現綠色轉型,創新技術和科技含量才是的核心競爭力。
文章來源:中研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