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住房和城鄉建設部會同國土資源部、人民銀行召開座談會提出,要研究建立房地產統計和市場監測預警指標體系,加強對地方穩定房地產市場工作的評價考核和約談問責。
對此,中原地產首席分析師張大偉昨日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以前房地產調控都是目標管理,市場失控了價格上漲了才調控,最后的政策措施很難收到好的效果。市場監測預警就是預期管理、在成交量出現波動的時候就提前調控,有利于更好的調控市場,避免市場大起大落。
有業內人士昨日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房地產行業是國民經濟的支柱產業之一,其產業關聯度高,帶動性強,涉及的就業機會眾多,因此房地產行業的運行狀況對宏觀經濟的影響巨大。近年來我國房地產市場發展迅速,出現了局部地區投資過熱、房價虛高等問題,政府采取了一系列宏觀調控措施對房地產市場加以規范,但這種事后控制的效果卻不明顯。因此,只有通過對房地產市場運行狀況進行監測預警,準確把握市場運行趨勢,科學進行宏觀決策,才能保證房地產市場的健康發展。
當談及監測對象、檢測范圍,該人士認為,一是對房地產市場運行狀況進行預警,要監測市場房價、房地產供求狀況、房地產市場的投資狀況以及房地產市場的金融風險狀況;二是對于房地產市場的未來需求趨勢進行預警,要監測人口總量和結構變化趨勢、經濟增長和居民收入增長狀況、金融政策的變化情況進行監測;三是對房地產市場的未來供給趨勢進行預警,要對土地供給狀況、房地產開發企業資金狀況、金融政策和土地政策的變化情況進行監測。
該人士還指出,隨著房地產市場的不斷發展和變化,指標體系本身也要不斷更新完善。該指標體系應該是一個開放的體系,可以隨著相關領域環境和內容的變化或不同的評估目的,及時對一些指標進項調整,并補充新的指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