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年以來,在“雙控”政策以及電力緊張的雙重壓力下,電解鋁行業經受了前所未有的挑戰,這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就是由于電解鋁是耗電大戶。相關數據顯示,2020年,我國電解鋁行業全年耗電約為4851億千瓦時,約占全國總用電量的6.46%。用電占比如此之大,又怎能不被“雙控”?電解鋁被“雙控”的同時,為碳排放僅相當于電解鋁3%-5%的再生鋁行業發展提供了重要機遇。
《“十四五”循環經濟發展規劃》中提出,到2025年再生鋁的產量將達1150萬噸,以2020年產量740萬噸計算,年復合增長率達9.2%。行業人士普遍認為,再生鋁行業將迎來高速發展期。
孰不知,在2017年以前,進口廢鋁是我國再生鋁工業重要原料來源,但自2017年國務院首次禁止洋垃圾入境后,進口廢鋁量驟減,隨之在2020年11月,我國生態環境部等四部委又再次發布政策全面禁止進口固體廢物。全面禁止后,產生的巨大資源供給缺口只能通過國內廢鋁資源的回收利用來彌補。
鋁具有理論上的無限可循環特性,但事實上,難以實現保級回收,在我國再生鋁產業的發展進程中,廢鋁資源存在著普遍降級使用的情況。所以當前亟需解決的問題是如何提高國內廢鋁回收效率?如何最大限度地使廢鋁得到保級回收?如何建立更多的閉環回收體系?
一直以來,由于再生鋁生產出的鋁合金錠,受限于廢鋁原材料成分復雜的影響,延展性較差,因此,國內再生鋁合金主要用于生產鑄造鋁合金產品和壓鑄鋁合金產品,很少用于生產變形鋁合金產品。變形鋁合金基本上由原鋁生產。目前每年僅約有不到10%的再生鋁錠被用于生產變形鋁合金,很多優質的變形鋁合金廢料被降級使用,這樣一來,鋁產品的回收價值被大大地打了折扣,造成廢鋁資源的巨大浪費,因此,如何做好鋁制品的保級回收已是再生鋁產業轉型升級、高質量發展的關鍵所在。
做好再生鋁的保級回收,其中有待技術上突破,同時,也有管理渠道上的創新。目前在行業內行之有效的方案是鋁加工企業聯合下游用戶共同打造廢鋁閉環回收系統。
閉環回收作為一種更高級的回收方式,是將下游客戶制造產生的新廢鋁或消費后回收的廢鋁,重新生產相應牌號的產品,由于閉環回收前后廢鋁與產品的化學成分相同或接近,可大幅降低原鋁的添加需求,可以將常見保級回收中30%-40%的添加比例下降到25%以下。
在保級回收業務方面做得最值得稱贊的鋁企是,全球領先的鋁壓延產品制造商諾貝麗斯,該公司也是目前全球規模最大、最先進的鋁回收企業。
近年來,為了保證鋁產品保級回收、減少對原鋁的消耗以及生產過程中的浪費,諾貝麗斯同客戶一起打造了鋁產品閉環回收系統,進行產業鏈優化,客戶將生產廢料運回工廠,再循環用于新產品的生產,確保鋁產品在同一等級的領域重復利用。
在罐料產品方面,諾貝麗斯公司在北美、南美、歐洲和亞洲均設有回收中心,每年回收的鋁罐數量超過740億只,從“罐到罐”的再生循環周期平均僅為60天。在汽車產品方面,諾貝麗斯主要通過與汽車制造商合作建立閉環回收系統來提高再生鋁的使用率。據悉,其與福特公司合作在北美打造的世界最大的循環生產閉環系統項目中,福特公司回收利用了90%的廢鋁。這些廢鋁可以支撐福特公司每個月3萬輛F-150的生產。2019年,諾貝麗斯還與下游用戶沃爾沃汽車公司建立實施了鋁材閉環循環回收體系。通過該閉環回收系統,兩家公司共同合作回收沃爾沃的生產廢料,從而大大減少了二氧化碳的排放并最大程度地減少了原鋁投入,這樣可以將交付給沃爾沃汽車的鋁板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減少78%,并確保其生產廢料保留在價值鏈中,并無限地轉化為相同的高質量產品。
在國內,也陸續有鋁加工企業與再生鋁企業聯合嘗試易拉罐保級還原業務。據悉,目前新格集團與西南鋁、魏橋、中孚均已取得突破,實現量產。
當然,除了企業自主發展閉環回收體系外,還應該鼓勵在全社會推行建立公共細化回收管理體系,多管齊下,避免“一鍋燴”廢鋁回收現象,更好地珍惜資源和能源。
目前,我國已經到了鋁產品報廢回收的高速增長期,很多鋁制品已經達到了回收期限,實現保級保質的回收利用變得尤為迫切。
相關數據顯示,截至2019年底,我國鋁的蓄積量已經達到3.4億噸,隨著越來越多的含鋁終端消費品達到使用壽命,未來也將迎來廢鋁回收的快速增長期。
所以說,時下,應全方位多渠道做好廢鋁的保級回收、保質利用工作,以促進再生鋁工業轉型升級、高質量發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