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幾天技術部討論什么才是消費者真正想要的窗,發現很多時候我們都在追求魚和熊掌的兼得。今天我們要討論的也是一個選擇題——隔熱型材可視面寬度的選擇。
對于選定隔熱條尺寸的隔熱型材,可視面寬度可以有多種尺寸設計。有的消費者喜歡采光更好的窗戶,這種就需要型材可視面寬度較小的設計。成窗后框窗面積比會較小,玻璃面積占比較大,通透性就會更好。有的消費者則喜歡看起來更“扎實”的窗戶,那型材可視面寬度就需要設計得較大,成窗后的框窗面積比較大,玻璃面積占比較小,雖然采光及通透性可能不理想,但門窗框架“肌肉感”更強。

可視面寬度可以有多種尺寸設計
那拋開這兩個因素,不同可視面寬度設計對于型材隔熱性能影響又是如何呢?究竟魚與熊掌只能選其一,還是錦上添花都可以?別急,看看以下數據。
在探討這個問題之前,首先引入b/B這么一個概念(如下圖所示)。通常情況下,型材可視面寬度(即B)設計的變化在很大程度上是由隔熱區寬度之和(即b)的設計變化引起。即在其他設計不變的情況下:b越大,B就越大,而b/B也越大;b越小,B就越小,而b/B也越小。在接下來的討論中,我們不直接探討可視面寬度B與Uf值之間的關系,而討論b/B與Uf值之間的關系。

24mm隔熱條,60系列




Uf隨著b/B的 增大而減小。b/B從0.390提高到0.545后,Uf值從2.205降至2.044,降低0.161。
29mm隔熱條,65系列




Uf隨著b/B的增大而減小。b/B從0.390提高到0.545后,Uf值從1.980降至1.820,降低0.160。
34mm隔熱條,70系列




Uf隨著b/B的增大而減小。b/B從0.390提高到0.545后,Uf值從1.674降至1.562,降低0.112。
39mm隔熱條,75系列




Uf隨著b/B的增大而減小。b/B從0.390提高到0.545后,Uf值從1.568降至1.447,降低0.121。
44mm隔熱條,80系列




Uf隨著b/B的增大而減小。b/B從0.390提高到0.545后,Uf值從1.429降至1.317,降低0.112。
對于所有所選系列產品模型,b/B越大(即可視面寬度越大),Uf值越低,型材隔熱性能越好。對于60和65系列使用較小隔熱條寬度的模型,Uf值受b/B變化的影響較大,而對于70、75和80系列使用較寬隔熱條寬度的模型, Uf值受b/B變化的影響較小。

本文僅探討了b/B(型材可視面寬度)對于型材隔熱性能的影響。而b/B對于整窗隔熱性能的影響又是如何呢?盡情期待后續討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