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年以來,有色金屬多數品種價格創下近十年來新高,商品超級周期不絕于耳,然而作為電解鋁關鍵原料——氧化鋁價格則明顯沒有跟上商品上漲周期。2020年以來,國內氧化鋁三網均價最高價格竟然還是2020年3月份創下的2609元/噸,而鋁價則較疫情最低點反彈了9000元/噸,漲幅巨大。相比之下,氧化鋁價格去年至今相對變動較小,兩者價格出現極大反差。
大多數人認為,氧化鋁產能過剩導致了價格持續低迷。但筆者分析,產能過剩并非全然是導致氧化鋁價格低迷的主因,因為氧化鋁也存在長期閑置的產能,如果剔除這部分產能,氧化鋁開工并不低,因此,仍有其他因素促使氧化鋁價格持續低迷。
氧化鋁供給彈性相對較大
氧化鋁跟不上電解鋁價格,兩者供需彈性相差較大。目前看,電解鋁對氧化鋁需求是相對剛性的,電解鋁起槽、停槽成本過高,使得生產必須有穩定的氧化鋁供應。而氧化鋁生產彈性相對較大,停產成本比較低,這造成了正常情況下氧化鋁一定是供應過剩的。同時,氧化鋁廠具有相當大的超產空間,超產是氧化鋁廠經營的額外利潤,而電解鋁對氧化鋁的需求是無法快速增長的,造成盡管兩者產能變動都不大,但氧化鋁供應總會很快趨于寬松,趨使價格很難實現持續上漲。
造成氧化鋁供應彈性大的關鍵是原材料的供應穩定,沒有原材料的保障,氧化鋁也是無法做到超產的。得益于中國企業對幾內亞礦石的開發,國內礦石盡管非常短缺,但進口礦石富余極大地補充了國內礦石供應下降的缺口。此外,去年以來,疫情并沒有造成礦石供應出現大的問題,進口礦石價格維持穩定,到岸不到50美元/噸,而且價格還有一定程度下跌。
海關數據顯示,2015年,中國進口鋁土礦約5589萬噸,到2020年,中國進口鋁土礦增長到約1.1億噸,基本實現了翻倍增長,其中來自幾內亞的礦石在這期間實現了從0到4000多萬噸的增長。同期,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中國氧化鋁產量僅增長了24%至7313萬噸,反映了近年國內氧化鋁生產的礦石供應結構發生了巨大變化。
不過,隨著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環保以及碳排放等政策逐漸深入,氧化鋁的供給彈性也將開始出現下降。今年以來,國內環保要求越來越高,部分氧化鋁生產、礦石開采面臨限產,同時,重污染天氣預警也使北方地區氧化鋁行業出現限產,造成氧化鋁廠冬季生產不穩定,特別是以國內礦為主的企業,冬季供礦形勢更為嚴峻。此外,氧化鋁向沿海轉移面臨更為嚴格的選址要求,2018年8月,遼寧集中叫停5個累計高達2500萬噸氧化鋁項目,印證了這一點。未來若是加強對氧化鋁產能的調控,勢必會增加國內氧化鋁供給的壓力,進口氧化鋁需求會有所增加。
氧化鋁少有資本參與
今年電解鋁價格大幅上漲,除了其基本面因素以外,期貨等投機資金涌入也起到了重要的推動作用。從資本層面來看,氧化鋁的供需格局穩定,少有投機資金的參與。
電解鋁行業推行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以前,由于國內電解鋁處于快速擴張期,又伴隨著產能過剩,氧化鋁需求擴張收縮非常頻繁,導致氧化鋁的供需環境并不穩定,現貨與長單之間存在較大的套利空間,現貨交易的比例相當高,吸引了大量貿易資金進入市場投機炒作。如此頻繁的現貨交易帶動了貿易市場格外活躍,對價格的趨勢也起到了助推作用。但隨著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之后,電解鋁快速擴張的勢頭得到了遏制,氧化鋁需求結構逐漸趨于穩定,氧化鋁現貨與長單套利空間減弱,供需雙方更傾向于長單交易,由此擠出了貿易商的空間。
另外,當前氧化鋁產業面臨產能過剩的壓力,特別是電解鋁行業逐漸進入產能“天花板”階段,氧化鋁存量競爭的趨勢越發強烈,使得價格長期處于低迷狀態,更難以吸引貿易資金進入市場。受進口礦石品位高、供應穩定、生產成本低的優勢吸引,國內氧化鋁建設熱潮仍未降溫,目前氧化鋁在建、籌建產能仍然高達2000萬噸以上,今明兩年有多個項目即將投產。
氧化鋁價格上漲可否持續
5月以來,在氧化鋁生產成本大幅上行、北方部分氧化鋁企業減產的雙重影響下,氧化鋁價格終于出現上行,但漲幅卻遠低于電解鋁,且后期看來,氧化鋁價格仍然難以出現較大幅度的上行和市場過熱的局面。
分析認為,本輪價格上漲既不是需求推動型上漲,也不是供給收縮型上漲,而是成本支撐下的上漲,但煤炭方面的短缺不足以長期壓制氧化鋁生產。一方面,缺乏強有力的供給下降預期,礦石供應的總體寬松局面短期內沒有改變,盡管國產礦仍時不時面臨缺口,但已有相當部分產能轉為進口礦石生產,礦石供應相對穩定,發生缺礦停產的局面不會太大。另外,新增產能方面,年內則有重慶九龍萬博新材料一期二期共計180萬噸啟動投產。另一方面,從氧化鋁需求來看,需求增長空間不大,今年西南地區限電造成電解鋁大面積減產,新增產能預計年內實現投產的量比較低,電解鋁閑置產能多數已在啟動復產,后續復產的空間也不大,所以,年內電解鋁開工產能增加的可能性并不高,更無法推動氧化鋁市場價格上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