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月23日上午,國家發展改革委、工業和信息化部、國資委、市場監管總局、證監會等五部門召開會議,聯合約談鐵礦石、鋼材、銅、鋁等行業具有較強市場影響力的重點企業。
會議明確,下一步,有關監管部門將密切跟蹤監測大宗商品價格走勢,加強大宗商品期貨和現貨市場聯動監管,對違法行為“零容忍”,持續加大執法檢查力度,排查異常交易和惡意炒作,堅決依法嚴厲查處達成實施壟斷協議、散播虛假信息、哄抬價格、囤積居奇等違法行為。


5月24日,有色開盤應聲下跌,滬鋁跌幅居前,令人錯愕。在云南限電、內蒙能效雙控的背景下,鋁的供應受到干擾,同時下游穩中有增,電解鋁社會庫存去化,向下突破百萬噸,但是滬鋁卻一路下探18000元/噸。究其原因,我們認為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銅、鋁均被點名,但鋁跌幅明顯較大,和品種的定價權有一定關系。中國是全球最大電解鋁生產國和消費國,而且原料端鋁土礦不具有稀缺性,國內定價話語權相對較大。
二、拋儲時間點臨近,市場傳言將在5月底至6月落地,量級在30-50萬噸左右。盡管市場已有預期,但是后續拋儲落地將導致國內貨源增多,影響去庫進程,對鋁價施壓。
三、前期大宗商品價格不斷上漲,囤積居奇現象屢見不鮮,個別企業利用資金成本較低的優勢進行囤貨,使得社會庫存去化加快,并且隨著貿易模式的轉變,鋁水比例提高,市場上可交割貨源減少,臨近交割甚至出現擠倉現象。此次國家監管部門約談,“隱性庫存”將無藏匿之處,囤貨引起的這部分需求泡沫破滅。
四、5月份滬倫比值創下新高,電解鋁進口窗口再度開啟,吸引保稅區貨源大量清關流入,市場布局內外正套者眾多,直至進口套利空間縮窄并關閉。
隨著鋁價回調至萬八附近,電解鋁行業現金利潤縮窄至6000元/噸,下游加工行業壓力有一定減輕,逢低采購情緒增加。展望后市,電解鋁長期受益于供給側改革和碳中和政策,觸及產能天花板之路漫長。國家對投機情緒嚴令打擊,等待拋儲落地和囤貨的需求泡沫破滅后,市場重歸理性,傳統消費繼續發力,新興消費提供邊際增量,電解鋁前景可期。
〖 格隆匯 〗
本文不構成投資建議,股市有風險,投資需謹慎。
本文來自: 天風期貨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