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0 年是一個轉折年,疫情肆虐,國際環境大變化,在這種內外交困的形式下,外貿出口受到較大影響。中央政治局 730 會議中提出發展國內、國外雙循環的經濟體系,大力發展國內大循環的內循環經濟就顯得十分重要和必要。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經濟新格局正在國內悄然形成。
筆者注意到,一些人把“國內大循環”看作是“出口轉內銷”,甚至是“新型閉關鎖國”、回到計劃經濟時代等。這是誤讀,把“國內大循環”簡單化了。要看到,一方面,國內大循環指向“提振內需”,但并不等于把曾經的外需“搬回”國內。另一方面,國內大循環的提法側重在提升產業水平、技術水平、打破行業壁壘上,目的是讓國內經濟運行效率提高,這些都需要在開放經濟的體系下完成,旨在構建更安全、更有彈性的供需體系。
因此這次在疫情下,在美國脫鉤的壓力下,我們順理成章的推出內循環為主體、雙循環格局,是水到渠成之事。它不僅僅是因為脫鉤倒逼的,也不僅僅是疫情下支離破碎的產業鏈倒逼的,而是中國的強國戰略,是中國更深層次改革、更高層次開放乃至于偉大復興的必由之路、也是必然選擇!
如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市場經濟研究所所長王微所言:“線上和線下的融合互動,特別是把商貿、物流、信息、金融融合在一起,這種融合互動、跨界發展,為國內經濟循環創造了很好的支撐,同時為國內循環和國際循環的對接創造紐帶和通道,更好促進新發展格局形成。”
今年以來,我國新消費場景、新業態、新職業不斷涌現,線上線下融合不斷加快,消費方式正經歷新變革,經濟運行效率得到不斷提升,經濟潛力正在逐步釋放,為構建新發展格局提供有力支撐。新的一年,燈都軟裝飾品家居博覽會提出“打通內循環 促進雙循環”的展會運營思路,大力促進燈飾與軟裝之間開展“市場對接、技術合作、合伙創業”,大力推動“資源共享、資源整合、抱團發展”,并提出具體的運營舉措。
02
新渠道
新渠道是一種衽專業化管理和集中計劃的組織網,渠道上的各個成員之間采取了不同程度的一體化經營或聯合經營的方式,從而形成了經營規模,加強了交換能力,提高了整體運行效率和經營效益,有效地增強了環境適應力和市場競爭力。
由中山市燈飾照明行業協會承辦的“2021第 一屆燈都軟裝飾品家居博覽會”將定于2021年6月9日-13日在燈都古鎮會議展覽中心召開,本屆作為2021年開年第 一展,以“融合發展,共創未來”為主題,組織更多的優秀的新渠道商、平臺方、貨源方、供應鏈、品牌方以及服務商匯聚古鎮,進行精準資源對接與合作,通過燈都軟裝展特色的辦展辦會模式不斷創新和升級,為行業發展注入新的動力。
隨著展會經濟上升到國家戰略層面,展會經濟快速優化了新渠道商的成長賽道和經營規模,提高了整體運行效率和發展空間,有效地增強了環境適應力和市場競爭力,燈都軟裝展新渠道也形成了解決商品燈飾與軟裝企業經濟效益提升的zui好抓手和解決新零售的zui佳方案。
通過高效組織,把“人、貨、場”完 美融合及創新,將在首屆燈都軟裝展的基礎上制造新商機,匯聚跨行業品牌企業、平臺和優質的產品,云集產業zui前沿的科技技術與資訊,與業界同仁合力而為,為中山展會經濟產業構建全方位一站式的多方共贏的展貿交流平臺。
03
大融合
城市化發展到一定階段的趨勢,即大城市與周邊衛星城的地域、交通聯系變得更緊密,或一定文化習俗相近的地區的城市互相在經濟、生活、教育方面相結合的趨勢。城市融合有利于資源的快速分享,也有利于市民生活圈的拓展,更明確了城市生產職能的分工,便于協調經濟科學、高效、平穩的發展。
產業融合是全球經濟發展的大趨勢,也是世界各國推動產業發展的新選擇,并逐漸成為產業提高生產能力和競爭力的重要方式之一。產業融合已經不僅僅是作為一種發展趨勢來進行討論,當前,產業融合已是產業發展的現實選擇。
粵港澳大灣區的快速建設,必將帶動產業融合,中山市隸屬于大灣區核心區域,燈都軟裝展立足于享譽全球的“中國燈飾之都”中山古鎮鎮,具有400萬平方米的豪華燈飾賣場,覆蓋全國22萬家燈具經銷商渠道,占有70%的燈具市場份額,遠銷180多個國家和地區,集聚了3萬余家燈具工廠的廠、展、貿龐大的產業集群。
為了燈都更好的發展和與裝飾行業融合,由中山市商務局、中山市古鎮鎮人民政府主導,中山市燈飾照明行業協會承辦的“燈都軟裝飾品家居博覽會”應運而生。以“融合發展·共創未來”的辦會理念,填補了燈飾賣場經營場地使用率低和家具賣場天花使用率低的經營現狀,打造一個5+360天的展覽+線上數字化軟裝展會,促進裝飾行業與燈飾產業的深度融合,共創強強聯合,共贏多贏的繁榮局面。為客戶提供一個家裝一站式采購平臺,爭做5.6萬平方公里粵港澳大灣區產業融合的先行者。
燈都軟裝展的舉辦,標志著在新舊動能轉換的國家戰略背景下,由會展高端產業帶動的以產興城、產城融合將進一步助力提升中山城市能級,帶動中山經濟增長,促進就業人口與機遇、各項配套產業積極落地。
文章來源:中山市燈飾照明行業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