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日韓、歐美企業,中國公司也紛紛推出智能家居解決方案。
海爾突出展示智能教育、智能家居、整體廚房等解決方案,并發布了家居生活類智能機器人Ubot,Ubot是安全衛士、智能管家,同時可以作為孩子玩伴及為老人陪護。長虹展示了應用于智慧家庭、智慧社區的物聯網開放平臺IPP。
奧維云網董事長喻亮星表示,智慧家庭的實踐應用困惑主要有兩點:一是缺乏顛覆性的技術創新,未能充分激發用戶需求,還是以2B(商用市場)為主,2C(民用市場)還比較弱;二是缺乏集中化的智能家居運營平臺,用戶體驗難言舒適。
不過,市場普遍仍樂觀預期,到2020年,中國智慧家庭上下游產業鏈的價值將達到1萬億元。巨大的潛力也吸引了眾多家電、互聯網公司蜂擁而上,包括小米、奇虎360等。
作為新興行業,智能家居在歐洲、美國和中國市場都是剛剛起步,現在還沒有統一的標準。
事實上,標準的選擇,是每一個智能家居產品供應商都會遇到的事情。
海爾美國分公司首席運營官KevinDexter表示,海爾正推動智慧家庭業務在美國市場的本土化,海爾與蘋果、谷歌都分別有合作智能空調。美國智能家居市場剛起步,但正如從膠片相機到數碼相機,一下子就改變了,所以“我們要確保在準備狀態”。
樂觀的聲音是,智能家居不僅將實物與網絡連接,也使家庭更安全、更省錢。有市場預測,到2020年將會有5000萬臺的設備與網絡連接,到2022年物聯網將會創造14.2萬億美元的價值。
GFK的調研報告也顯示,在消費者認為新一年影響他們生活的五項科技趨勢中,智能家居僅次于移動支付,而領先于3D打印、云計算和儲存、可穿戴設備;最吸引人的智能家居產品,是照明與節能、安全與控制。
不過,悲觀的論調提醒說“智能家居正在發展,但受到通信標準的制約”。智能家居的成長要求一個統一的協議系統,所以要當心正在來臨的衰退,當一系列為了爭奪統治權的智能家居網絡戰爭在上演,包括谷哥Nest、三星SmartThings、蘋果Homekit等。
美國有負責智能家居戰略分析師表示:“在2015年,美國又有600萬家庭首次使用智能設備或系統,在美國使用智能設備或系統的總數達到了近2700萬。”
Z-WaveAlliance的執行總監MitchellKlein說:“制約市場發展的一大阻礙是不清楚市場的兼容性有多大。”
其實,在中國市場也類似,不僅各大家電廠家各有自己的智能家電標準,而且阿里、京東、蘇寧、國美等幾大電商平臺也在搭建各自的智能家居云平臺。
像侯哥這樣的用戶,要享受到智能家居美好的體驗,路還很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