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每一座城市,大家總能看到鱗次櫛比、裝有玻璃幕墻的高樓大廈,以及許多造型獨特、吸引眼球的地標性建筑物。這些高樓大廈和地標性建筑物,都有一個共同特點,就是會裝有大量的玻璃窗或幕墻窗,其目的就是為了讓建筑看起來潔凈亮麗、氣派大方。而說起這些窗戶的安裝,就必然用會到一種特殊的建筑材料:密封膠條。
今天,小編就專門跟大家聊聊,合和密封膠條。
一提起合和,很多人會首先聯想到建筑五金。
沒錯,合和做建筑五金,但合和也一直做密封膠條。
一根膠條承載30多年歷史
一說到合和膠條,就必須從合和的創立說起。
合和最早是以生產橡膠起家的,這源于謝耀洪董事長的父親曾是一名制作橡膠的技術工人。合和的起源有著子承父業的家庭傳承成份。合和集團的董事長謝耀洪和副董事長潘永祥是中國最早的一批私營老板,早在1979年他們便開始合作做生意。
八十年代初期,國內橡膠市場需求量大,但供需極不平衡,橡膠制品利潤比較豐厚。謝耀洪和潘永祥以敏銳的市場觸角看到了這個商機。于是,兩人在1981年聯手起建立了合和塑膠廠,主要生產軍工類橡膠產品。
八十年代以來,隨著社會工業化及城鎮化的推進,國內制造業和建筑業的發展突飛猛進,密封膠條的需求越來越大,市場前景廣闊。當時業務穩健的合和,并沒有因自身良好的發展而固步自封,而是再次快速反應,搶抓機遇,迅速切入密封膠條領域,并利用自身在原材料及生產設備等方面的優勢,加緊設備的引進及生產線的組建。1987年,合和密封膠條生產線建成,并開始規模性的投產。合和密封膠條打入市場之后,其憑借其良好的產品質量及成本優勢,獲得了廣大客戶的贊賞與青睞,產品供不應求。
由于建筑市場容量一直在增長,為了迎合市場的需求,自1992年起,合和開始專注建筑密封膠條的研發與生產,加大了人員及設備的投入,加強專業技術人員的引進,并擴大車間面積及生產規模。由于房地產市場持續旺盛,從1994年始,合和拓展了產品線,增加了建筑五金配件的生產。時至今日,建筑密封膠條和建筑五金一直是合和的主打產品。
客戶口碑好,加上市場表現突出,合和得到行業甚至國家重要部門的關注與認可。1995年,合和被建設部中建公司指定為建筑門窗、幕墻塑膠及五金制品科研、設計基地,定點生產企業,奠定了合和在行業中領頭羊的地位。
合和膠條創出新天地
為了更好地發展膠條事業,拓展更廣闊的市場空間,2009年合和注冊成立了子公司:佛山市美潤橡塑科技發展有限公司。子公司擁有獨立的辦公大樓、研發中心和生產基地。
合和密封膠條生產基地占地面積約130畝,擁有橡膠模壓、EPDM橡膠擠出、膠料配煉、PVC擠出、汽車密封膠等共5大生產車間,擁有橡膠平板硫化機26臺、汽車產品接角機16臺、EPDM單重和雙重擠出線14條、EPDM多復合擠出線3條、PVC和TPV擠出線7條。EPDM橡膠擠出車間月產能900噸,膠料配煉車間月產能1000噸,PVC擠出車間月產能200噸。
承接了總部膠條事業的子公司,以更開放、更積極的姿態展開運營,內強管理,外拓渠道。內部管理方面,先后通過ISO9001/IATF16949體系認證,以及高新技術企業認證。市場拓展方面,從原有僅面向的建筑業擴展到家用電器、機械制造、汽車制造、水力電力、材料等行業,并以市場為導向,推動新產品的研發與升級,目前合和橡膠產品囊括建筑密封膠條、汽車密封件、橡膠模壓產品。值得一提的是,合和所有橡膠產品均按照汽車產品的高標準生產。
目前,合和密封膠銷售網絡已遍及全國30多個省、直轄市、自治區和特別行政區,并遠銷歐美、東南亞、中東、拉丁美洲及非洲等100多個國家和地區。合和成為大眾、豐田、日產、馬自達、漢騰、小鵬等汽車品牌的供應商,并成為國內眾多知名的地產開發商如恒大、碧桂園、萬科、保利、中海、融創、龍湖、華潤等的重要合作伙伴;國內外許多城市地標建筑與工程項目如:廣州西塔、哈爾濱國際機場、南寧地王大廈、成都ICON云端等等,均應用了合和密封膠條。
公司壯大發展的同時,合和還積極推動行業的技術進步,促進密封膠行業持續健康發展,公司加入了中國橡膠工業協會成為會員單位,并參與了現行《建筑門窗幕墻用密封膠條》標準的起草。
合和,一個歷久卻彌新的密封膠條品牌,將持續為行業、為客戶創造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