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0日,廣州公共資源交易中心信息顯示,從化區溫泉鎮溫泉村“火界”地段兩宗地塊流拍。據了解,這是兩宗地塊首次打包出讓,從2017年7月開始,兩宗地塊單獨掛牌多次,但均慘遭流拍。
據《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統計發現,兩宗地塊較首次掛牌起始價合計降價高達1.17億元。
調控以來,廣州土地市場呈現明顯的降溫態勢,但商住地塊流拍的現象卻較少出現,一年連遭數次流拍更是僅此一例。為何從化溫泉鎮兩宗商住地出讓如此困難,背后隱藏怎樣的故事?
從化區國土資源和規劃局相關工作人員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商住用地為地塊原有的性質,目前地塊所在片區規劃還在調控中,地塊性質尚未確定。因此,土地用地性質未明,顯然成為地塊出讓的最大障礙。
降價1.17億仍流拍
2017年7月,從化區溫泉鎮溫泉村“火界”地段②首次掛牌出讓,彼時該地塊的評估價約為2.45億元,以評估價80%,即1.96億元作為起拍價出售,但最終流拍。之后的一年時間里,該地塊又前后經歷了3次流拍,且掛牌起始價調整為保留價的80%,約為1.57億元,仍未能順利出讓。
2018年年初,從化區溫泉鎮溫泉村“火界”地段①地塊首次亮相也遭遇流拍。今年6月,該地塊再度掛牌,起拍價由年初評估價的80%降至64%,降為8276萬元,但最終也難逃流拍的厄運。
前后遭遇5次流拍后,2018年7月,兩宗地塊首次合體掛牌,但“身價”已經數次縮水。從化區溫泉鎮溫泉村“火界”地段②評估價由一年前的2.45億元降至1.27億元,縮水近半。從化區溫泉鎮溫泉村“火界”地段①評估價從6月的1.29億元降至7647萬元,縮水40%。最終,兩宗地塊以評估價90%作為起拍價出讓,兩宗地塊的起拍價合計約為1.83億元,較兩宗地首次掛牌總價降價高達1.17億元,但還是無人問津。
以0.4的容積率計算,地段②地塊樓面起拍價僅為4590元/平方米。而對比2018年6月保利地產8000元/平方米的樓面地價拿下的從化江埔果場FA0904022地塊,溫泉鎮兩宗地塊在降價后,存在一定的價格優勢。
土地用途未明
商住地塊連續數次遭遇流拍,在廣州土地市場較為罕見。廣州公共資源交易中心相關工作人員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指出,該地塊是從化區人民法院委托進行出讓的,地塊具體情況不太清楚。
資料顯示,地塊現狀為待開發用地,土地使用權終止日期為2065年01月04日,剩余使用年限已不足47年。
據《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了解,兩宗地塊背景較為復雜。1994年,從化口岸千鴻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簡稱千鴻房地產)取得地塊的使用權,并于1995年辦理國有土地使用證,但是并未進行建設,2006年,地塊被認定為閑置土地。
直至2010年,千鴻房地產將地塊轉讓給廣州正東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簡稱正東房地產)。到2012年,正東房地產交付了土地閑置費約458萬元,隨后地塊并未進入開發階段。2013年11月13日至今,地塊一直被從化區人民法院查封,2014年9月3日開始,地塊又被東莞市第一人民法院查封。之后幾年,地塊被上述兩個法院輪候查封。
廣東宏力律師事務所律師何雁英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指出,地塊被兩個法院輪候查封說明正東房地產有多個債權人。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聯系正東房地產法定代表人葉春林了解情況,但對方表示不方便回應。
從化區國土資源和規劃局相關工作人員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土地出讓性質顯示為商住地,應該是地塊的原有屬性,因為地塊所在區規劃控規在編,該地塊性質也處于在編,所以土地性質并未確定。
土地性質不明確成為地塊頻頻流拍的主要原因。另一位從化區國土資源和規劃局相關工作人員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有很多企業和個人有詢問過該地塊的情況,都是想建住宅,得知土地規劃存在問題后,便打消了興趣。
地塊性質不確定的前提下,為何從化區人民法院前后六次委托公共資源交易中心出讓地塊?《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聯系從化區人民法院相關負責人,對方表示并不清楚,需要聯系法官。記者多次致電法官,截至發稿,電話暫未接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