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3月份,住建部發布了《關于印發建筑節能與綠色建筑發展“十三五”規劃的通知》的重要文件,該文件明確指出了建筑業發展的重要目標——全面推動綠色建筑發展量質齊升。
在住建部的明確指令之下,各級地方政府逐漸加大了對綠色建筑的要求。如去年10月1日起,北京市要求新建政府投資的公益類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全面執行綠色建筑二星級以上標準,河北省計劃到2020年獲得綠色建筑項目標示中二星級比例項目超過80%等。
在政策大力推動之下,綠色建筑成為了2017年建筑業的熱點詞。與之伴隨而來的是一場全國化的綠色建筑浪潮正在轟隆隆的開展。
中國城市科學研究會綠色建筑研究中心常務副主任孟沖表示,據不完全統計,截至去年年底,全國共評出的綠色建筑數量共有10927個,總面積超過10億平米。其中,2015至2016突破三千大關,2016年底大概是7000多個,到2017年底邁上了1萬的水平。
盡管綠色建筑迎來了蓬勃發展期,但從實踐層面而言,綠色建筑的發展依然面臨不少亟待解決的難題,如供應鏈管理、人才緊缺、技術難題等,如何攻破這些難題成為綠色建筑發展的重中之重。而在諸多難題之中,技術難題是綠色建筑發展的最大關卡,它既需要結合不同氣候地域的多種特色提出解決方案,又需要經年累月的實踐和創新。
作為一家提供技術服務商的公司,朗綠科技便扮演了技術服務的實力派角色。
創新六恒科技系統,為綠色建筑再賦能
對于目前建筑領域中存在的最大問題,朗綠科技總裁陳棟梁坦言,國內建筑很關注人脈、設計、美學,但在技術上的進步非常少,建筑科學發展不夠,多專業發展的融合特別少。中國所有行業的調研中,建筑行業是中國最落后的行業,建筑的科研和投入是最低的,甚至低于農業,這是中國建筑的現狀。
朗綠科技總裁陳棟梁
基于對于行業技術性發展的擔憂,朗綠科技讓自己率先背負了這一使命。 日前,在 《十四屆國際綠色建筑與建筑節能》大會上,朗綠科技正式發布六恒科技系統,即“恒溫、恒濕、恒氧、恒潔、恒智、恒靜”,意在對室內溫度、濕度、氧氣、空氣潔凈、噪音及智能系統進行全方位的優化和升級,從而讓用戶的居住環境變得更加舒服和便捷。
朗綠科技總裁陳棟梁介紹道,六恒科技系統的理念主要表現為“人與建筑、自然的和諧共處、以人為本、因地制宜、客戶價值”這4個方面。
陳棟梁表示,人與建筑和諧共處,是中國人思想里有一個非常好的綠色建筑基因,即天人合一,我們與環境友好和諧相處;以人為本,是指現在技術進步很快,但我們的身體在幾百年進化中保留了很多對環境的需求,雖然現在發展很快,但我們的身體還不適應這個發展的變化,所以還得尊重身體的需求;因地制宜,不同地域的建筑很多方法完全不一樣,在中國因地制宜是非常重要的特色;客戶價值,即要做一個什么樣的環境才符合消費者的需求?健康、舒適的房子更重要,所以需要圍繞客戶提供解決方案。
精益求精,朗綠迅速崛起的秘密
事實上,在六恒科技系統誕生之前,朗綠科技就已分別推出過“三恒系統”及“新三恒系統”,如今在經過多年技術研發積累的基礎上,朗綠科技對其技術方案不斷進行優化和升級,創新性的研發出一套全新的解決方案——六恒系統。
在全六恒系統解決方案中,每一項細節的處理,都注入了朗綠在其技術研發上的多年心血。如房屋氣密性問題,雖然國家沒有對氣密性提出明確要求,但氣密性對整個室內環境非常重要。如果不注重氣密性,霧霾、污染物會通過門窗進來,導致大量能耗。而在朗綠的六恒系統中,將合理提高氣密性指標,從而隔絕潮氣、污染與噪音。
此外,在新風問題上,新風在室內的效率是否高、是否經過處理、是否有效送到呼吸區,都極大的影響著新風的使用效果。據了解,有一些新風并沒有經過科學合理的設計,導致新風直接短路,沒有進入呼吸區,即這個能耗、這個新風是浪費的,這也是六恒系統關注的要點。
正是基于對技術領域的精益求精,朗綠科技成為綠色建筑領域中發展最快、實力最強勁的黑馬企業。
陳棟梁表示,朗綠科技最大的優勢就在于我們有許多專業的工程師,有建筑工程師懂建筑、暖通,有化學工程師解決化學污染、材料選擇的問題,大數據工程師來解決算法、設備升級換代的問題等等,有了這些專業人士的協作,才能支撐朗綠提供完善的解決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