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日晚間,發改委就《國家發展改革委 財政部關于完善市場約束機制 嚴格防范外債風險和地方債務風險的通知》答記者問。其中提到,規范企業舉債有關資質要求和資金投向,加強外債風險預警。
發改委指出,盡快制定《企業發行外債登記管理辦法》。引導規范房地產企業境外發債資金投向,房地產企業境外發債主要用于償還到期債務,避免產生債務違約,限制房地產企業外債資金投資境內外房地產項目、補充運營資金等。
此外,發改委還表示,近兩年部分企業尤其是房地產、地方政府融資平臺等企業外債發行規模有所增加。這些企業評級情況參差不齊,有的經營收入和利潤不高,自身實力有限,但申請備案登記的外債規模偏大,動輒五、六億美元,甚至高達數十億美元,申請發債規模與自身實力不相匹配。有的缺乏以項目本身收入償還貸款的能力。部分企業由于沒有外匯收入來源,抵御匯率波動風險能力較弱。
易居研究院智庫中心總監嚴躍進對中國網地產表示,此次發改委對于此類外債風險的管控,總體上符合當前宏觀經濟去杠桿、防風險的導向。從其中對于房地產內容的表述來看,有三個要點值得關注。
第一、對于境外發債的用途給予了限制和規范,即此類發債主要可以用于償還到期債務,而不允許或限制投資房地產開發等業務。第二、對于此類企業的評級能力進行管控,尤其是此類評級沒有真實反映企業的信用和資質,風險較大,未來對于此類發債方面的信用管控預計會加大力度。第三、外債的投資結構會優化,尤其是會結合“一帶一路”倡議,會給予相應地引導。
此外,嚴躍進表示,總體上說,近期對于資金方面的風險管控力度會加大,會減少外債發行的規模,同時也會限制海外地產的投資,所以是有一定的利空效應,從很大程度上也會對近期很多房企的境外融資等形成制約效應。
22日,央行報告也指出,當前房地產市場發展總體平穩,租賃住房市場發展加快,房地產投資韌性較強。但也要看到,一些房地產企業負債率較高,償債壓力較大;部分城市新房、二手房價格倒掛;租賃關系不穩定,市場不規范,監管難度較大;存量土地利用效率有待提高,房地產市場長效調控機制有待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