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二季度職場競爭指數同比有所提高,全國平均38人競爭一個崗位。與此同時,全國37個主要城市的平均薪酬為7832元,環比上升2.7%。”從智聯招聘發布的《2018年夏季中國雇主需求與白領人才給報告》獲悉,新一線城市就業市場依然火爆,搶人大戰熱度不減,沈陽、天津競爭熱度上升明顯。
從不同城市的競爭指數來看,在智聯招聘監測的全國37個主要城市中,2018年夏季求職期北京的競爭指數依然高居第一位,為90.3,與去年同期相近,相對保持在較為穩定的水平。作為一線城市的領頭羊,對人才的吸引力毋庸置疑。上海、沈陽、深圳和天津的競爭指數排名上升。
從不同規模企業的競爭指數來看,各規模企業的競爭指數均有不小的上升,規模在1000-9999人的大型企業競爭指數最高,為51.7。當下備受矚目的阿里、騰訊逐漸成長為“巨無霸”公司,員工福利、收入水平等在市場上都非常具有競爭力,側面反映出大公司規模效益明顯,在市場中更具競爭力,發展前景更加明朗,對人才更具吸引力。
與上一季度相比,對人才需求量最大的前五個行業沒有發生變化。它們依次為:互聯網/電子商務行業,房地產/建筑/建材/工程行業,教育/培訓/院校,計算機軟件行業,基金/證券/期貨/投資行業。
從在線職位的薪酬分布情況來看,薪酬在4000-6000元之間的職位數量仍然是最多的,占職位總量的32.1%,其次是薪酬在8000元以上的高薪職位,占職位總量的29.9%。
從城市平均薪酬水平來看,排名前五位的名單及名次均沒有變化,依次分別為北京、上海、深圳、杭州、廣州。與上一季度相比,烏魯木齊薪酬水平上升,從上一季度的第十二名升至第九名,佛山薪酬水平上升,但排名有所下降。
報告指出,二季度作為傳統的跳槽淡季,呈現出較為平緩的市場競爭形勢,企業應注重日常雇主品牌的管理運營,持續吸引候選人。對于求職者來說,提升專業知識技能、累積行業經驗,保持自己的優勢競爭力,是確保個人價值實現的最佳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