堅持綠色發展 擦亮生態底色
中鐵國際生態城項目是貴州省2010年與中國中鐵簽約的大型文化旅游產業投資開發項目,占地面積20平方公里,總投資805億元。最初,這里水枯、林衰、土瘦,在政府和中國中鐵等的共同努力下,從過去無人問津的石漠荒山華麗轉身為貴州省生態項目修復示范基地,如今日益成為投資熱土。
推進新型城鎮化建設,加強生態修復和環境保護是重要前提。“修路、引水、覆土、植被,項目前期花了六年的時間進行治理。”中鐵國際生態城相關負責人表示,10余年來,中鐵置業文旅公司積極響應“堅持綠色發展 建設美麗中國”的號召,相繼投入了40多億元對區域石漠化山地進行系統整治,對區域生態進行治理修復。探索出了一條傳統建筑央企踐行生態文明發展理念,全面參與國家新型城鎮化建設的新路徑,探索出生態城鎮開發運營的“中鐵模式”。
為改善區域內人居環境,在保護原有生態的前提下,項目先后建設了山地戶外體育公園、白晶谷濕地公園、百齡潭體育公園等10余個集健身、休閑、觀光、娛樂于一體的多功能開放式生態公園,打造了超5000畝的山地戶外體育運動基地,成為名副其實的文旅公園城市,生態底色更加靚麗。
注重產城融合 促進協調發展
當前,我國城鎮化進程進入堅持以人為本、注重質量提升的新階段。產業是城市發展的基礎,城市是產業發展的載體,城市和產業共生、共利,以產促城,以城興產,產城融合成為新型城鎮化建設的重要抓手。
在開發中鐵國際生態城的過程中,中鐵置業文旅公司創新實施“企業全過程主導新型城鎮化建設”的商業模式,探索建立了“一級土地整理+基礎設施建設+二級房地產開發+文化旅游產業投資+資產運營”的主要發展模式,堅持以生態人文為依托、主題公園、體育運動為主線、康體休閑與養生為支撐,圍繞運動、旅游、度假、避暑、休閑、會議、康養、教育等眾多產業,打造“旅、居、業”協調發展的綜合性生態新城,致力于實現產城互動、產城互融。
目前,中鐵國際生態城累計落地產業74個,其中已運營產業52個,在建產業22個。相繼建成并投運了安納塔拉酒店、巫山峽谷公園、問水溫泉小鎮等多個特色產業項目,為文旅產業高質量發展提供了強勁支撐。
按照“以旅興城、以文興城、以居興城、以養興城、以教興城、以娛興城”的城鎮發展新思路,中鐵國際生態城“三谷一城一帶”的功能布局已基本呈現。
隨著文體旅深度融合發展,中鐵國際生態城近年來年均接待觀摩、訪問、旅游、參觀人數超200萬人次,已經成為貴州省招商引資和文化、體育、旅游、康養等產業發展的一張靚麗名片,帶動了整個雙龍區域投資開發的熱潮。
隨著項目社會經濟價值和發展引擎效應的凸顯,還吸引了10余家頭部企業到項目周邊進行投資,帶動了以中鐵國際生態城項目為核心圈的整個區域經濟社會發展,快速推動了區域新型城鎮化的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