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集 | 近期6部超低能耗建筑扶持新政
01 七部委:推動超低能耗建筑、近零碳建筑規模化發展
2022年6月10日,生態環境部、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工業和信息化部、住房和城鄉建設部、交通運輸部、農業農村部、國家能源局聯合印發《減污降碳協同增效實施方案》。
《方案》:(十)推進城鄉建設協同增效。
優化城鎮布局,合理控制城鎮建筑總規模,加強建筑拆建管理,多措并舉提高綠色建筑比例,推動超低能耗建筑、近零碳建筑規模化發展。穩步發展裝配式建筑,推廣使用綠色建材。推動北方地區建筑節能綠色改造與清潔取暖同步實施,優先支持大氣污染防治重點區域利用太陽能、地熱、生物質能等可再生能源滿足建筑供熱、制冷及生活熱水等用能需求。鼓勵在城鎮老舊小區改造、農村危房改造、農房抗震改造等過程中同步實施建筑綠色化改造。鼓勵小規模、漸進式更新和微改造,推進建筑廢棄物再生利用。合理控制城市照明能耗。大力發展光伏建筑一體化應用,開展光儲直柔一體化試點。在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中統籌考慮減污降碳要求。(住房城鄉建設部、自然資源部、生態環境部、農業農村部、國家能源局、國家鄉村振興局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02 福建:加快發展超低能耗建筑,加大零碳建筑的開發和應用
2022年6月8日,福建省人民政府印發《福建省“十四五”節能減排綜合工作實施方案》。
《方案》要求:(三)城鎮綠色節能改造工程。
全面推進城鎮綠色規劃、綠色建設、綠色運行管理,統籌推動低碳城市、韌性城市、海綿城市、“無廢城市”建設。構建綠色低碳建筑體系,規范綠色建筑設計、施工、運行、管理,推行裝配式鋼結構等新型建造方式,持續發展裝配式建筑,推廣綠色低碳建材和綠色建造方式。全面提高建筑節能標準,提升公共建筑用能監測和低碳運營管理水平,加快發展超低能耗建筑,加大零碳建筑的開發和應用,積極推進既有建筑節能改造、建筑光伏一體化建設。實施綠色高效制冷行動,以建筑中央空調、數據中心、商務產業園區、冷鏈物流等為重點,更新升級制冷技術、設備,優化負荷供需匹配,大幅提升制冷系統能效水平。實施公共供水管網漏損治理工程。到2025年,城鎮新建建筑全面執行綠色建筑標準,綠色高效制冷產品市場占有率大幅提升。(省住建廳、生態環境廳、發改委、自然資源廳、交通運輸廳、市場監管局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03 甘肅:積極推廣超低能耗、近零能耗建筑,探索發展零碳建筑
近期,甘肅省委辦公廳、省政府辦公廳印發了《關于推動城鄉建設綠色發展的實施意見》,并發出通知,要求各地各部門結合實際認真貫徹落實。
《關于推動城鄉建設綠色發展的實施意見》提出:(二)推動城市建設綠色轉型
2.加強高品質綠色建筑項目建設。落實綠色建筑創建行動,提升綠色建筑品質,實施城鄉建設碳達峰、碳中和行動。完善城鄉建設綠色發展地方標準體系,推動關鍵領域技術創新和工程創新。加強綠色建筑規劃、設計、施工、竣工驗收、運行維護全過程監管,2025年,城鎮新建建筑全面執行綠色建筑標準。
3.全方位推動建筑能效提升。強化新建建筑節能,城鎮新建建筑100%執行建筑節能強制性標準。推廣合同能源管理,降低建筑運行能耗。推進太陽能、中深層地熱能等可再生能源在建筑中規模化應用。根據太陽能資源稟賦,因地制宜提高太陽能利用效率,到2025年,完成中深層地巖熱清潔供暖建筑120萬平方米。積極推廣超低能耗、近零能耗建筑,探索發展零碳建筑。
4.加快推進城鎮老舊小區改造。豐富城鎮老舊小區改造內容、疊加支持政策,重點對失管失修失養的城鎮老舊小區內市政基礎設施、公共服務配套進行改造提升。推進既有建筑節能和綠色化改造與城鎮老舊小區改造等同步實施。到2025年,基本完成全省2000年底前建成的需改造城鎮老舊小區改造任務。
04 河北:組織開展2022年河北省被動式超低能耗建筑產業發展項目申報工作
2022年6月29日,河北省工業和信息化廳印發《2022年河北省被動式超低能耗建筑產業發展項目申報指南》。以下為文件全文:
2022年河北省被動式超低能耗建筑產業發展項目申報指南
為貫徹落實省政府印發的《關于支持被動式超低能耗建筑產業發展的若干政策》《河北省被動式超低能耗建筑產業發展專項規劃》等文件精神,支持和引導我省被動式超低能耗建筑核心關鍵節點產品提質擴能,推動被動式超低能耗建筑制造業加快發展,現組織開展2022年河北省被動式超低能耗建筑產業發展項目申報工作。為做好相關工作,特制定本申報指南。
一、支持范圍
充分發揮《河北省被動式超低能耗建筑產業鼓勵發展技術和產品目錄》導向作用,聚焦被動式超低能耗建筑產業重要領域、關鍵節點、核心材料和關鍵共性技術,支持運用新技術、新工藝、新設備、新材料等提升產品品質、擴大生產能力項目。
1.綠色建筑功能材料:防水卷材、防水隔汽膜、防水透汽膜、預壓膨脹密封帶等高性能防水密封材料;石墨聚苯板、聚氨酯板、真空絕熱板、巖棉板等高效保溫材料;防水、抗菌、隔音等功能涂料,硅藻泥、石墨烯、相變蓄熱等綠色裝飾材料等。
2.裝配式結構部件:結構保溫一體化墻體、結構裝飾一體化板材、裝配式混凝土構件、裝配式鋼結構構件、預制內外墻板等。
3.被動式門窗系統:節能門窗、玻璃幕墻、遮陽系統、節能玻璃、建筑五金配件、復合型材、斷熱材料、窗臺板等。
4.環境調節設備與系統:高效儲能設備、地源熱泵、空氣源熱泵、空氣凈化設備、新風/除塵系統、室內環境監測控制系統、健康管理系統等。
二、支持方式
按照“先投后補”方式支持項目建設。專項資金為無償補助,可用于被動式超低能耗建筑產業項目建設或項目實施單位生產經營、產品研發和市場推廣。補助范圍包括但不限于購置生產設備、檢測儀器儀表、軟件與控制系統等固定資產投資,不含土地、建筑物投資。單個項目支持額度不超過1000萬元。擬支持項目納入資金項目庫,予以滾動支持,補助比例和支持額度以正式批復后的資金預算方案為準。
三、申報條件
(一)項目單位在河北省注冊,具有獨立法人資格,具備較強的資金籌措、項目實施能力,成長性較好,沒有嚴重違法失信記錄。
(二)申報項目實施地在河北省。
(三)項目為2021年6月以來完工或在建項目,在建項目需辦理完成備案(核準)、土地審批、環評批復等手續。
(四)項目總投資1000萬及以上。
(五)已獲得過省級產業發展資金支持的項目,不得申報。
四、申報資料及辦理程序
(一)申報材料
項目單位嚴格按照編制要點編制資金申請報告(見附件2)。按照相關規定,資金申報資料需永久保存備查,請務必嚴格按照編制要點組織申報材料,申報材料出現漏編、錯編及其他不符合要求的項目一律不予通過。
(二)申報程序
各市(含定州、辛集市)工業和信息化局、雄安新區改革發展局按照要求組織本地區項目申報,篩選符合申報方向和條件的項目,對推薦上報項目進行實地考察,核實項目進展情況,核查有關審批手續原件,逐個出具初審情況說明(見附件2-1)。
五、工作要求
(一)在項目申報、審核、評審管理過程中,各市(含定州、辛集市)工業和信息化局、雄安新區改革發展局對項目資金申請報告材料完整一致性及項目申報單位的信用信息進行審核。項目單位對項目資金申報材料內容的真實性負責,出具真實性聲明,并承擔相應法律責任。
(二)各市(含定州、辛集市)工業和信息化局、雄安新區改革發展局統一匯總上報本地區推薦項目,于7月20日前將上報文件、資金申請報告一式兩份報送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紙質版、電子版光盤),電子版正文為word格式,附件為pdf格式,表格為excel格式。
(三)項目評審由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組織或委托第三方機構對資金申請報告進行形式審查、專家評審、現場財務評審等,提出擬支持項目建議。
05 中山:力爭建成1棟嶺南特色超低能耗建筑項目
2022年6月2日,中山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中山市發展和改革局、中山市教育和體育局、中山市科學技術局、中山市工業和信息化局、中山市財政局、中山市自然資源局、中山市生態環境局、中山市市場監督管理局、國家稅務總局中山市稅務局、中國人民銀行、中國銀行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中山市中心支行、中山監管分局聯合印發《中山市綠色建筑創建行動實施方案(2021-2023)》
《文件》要求:
(二)提高綠色建筑質量品質
9.發展節能低碳建筑。加快發展超低能耗、近零能耗建筑,進一步提升綠色建筑室內空氣、水質、隔聲等方面的健康性能。探索嶺南特色超低能耗建筑建設,力爭建成1棟嶺南特色超低能耗建筑項目。根據嶺南氣候特點,逐步提高新建綠色建筑節能強制性標準水平,進一步提高建筑圍護結構等部位的節能性能要求。(市住房城鄉建設局、市發展改革局、市生態環境局、市科技局按職責分工抓好落實)
(三)推進綠色建筑技術發展
13.推動綠色建筑科技創新。支持研發和推廣綠色建筑科技,加強新一代信息技術與建筑工業化技術的結合,在建造全過程探索建筑信息模型(BIM)、5G、物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區塊鏈等新技術的集成與創新應用。鼓勵開展具有嶺南特色的被動式建筑節能相關技術和產品的研發,推動農村綠色建筑技術的推廣應用。(市住房城鄉建設局、市科技局按職責分工指導推動,市政務服務數據管理局、市自然資源局、市工業和信息化局配合)
06 成都:對符合超低能耗建筑標準的示范項目給予最高不超過300萬元補貼
2022年6月9日,成都市人民政府辦公廳印發《成都市優化空間結構促進城市綠色低碳發展行動方案》、《成都市優化空間結構促進城市綠色低碳發展政策措施》。
文件要求:六、支持綠色建筑發展
在滿足國家、省、市相關標準和規劃要求的前提下,綠色建筑、裝配式建筑外墻保溫層及首層架空部分作為綠化、停車、通道等公共活動使用的建筑面積不計入容積率。綠色建筑、裝配式建筑實施立體綠化的,按一定比例折算附屬綠地面積,折算計入綠地率。設立綠色建筑發展資金,對達到高星級(二星級及以上)綠色建筑、A級及以上標準裝配式建筑等示范項目和獲獎項目給予最高不超過100萬元補貼,對符合超低能耗建筑標準的示范項目給予最高不超過300萬元補貼。鼓勵金融機構將綠色建筑、裝配式建筑等建筑項目納入綠色金融重點支持范圍,引導和支持符合條件的金融機構和企業發行綠色債券支持符合條件的綠色建筑項目。將綠色建筑、裝配式建筑和利用淺層地熱能的建筑納入商品住房“限房價、定品質、競地價”統籌考慮,建立房價地價品質聯動機制。[牽頭單位:市住建局、市經信局、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市公園城市局、市財政局、市金融監管局;責任單位:各區(市)縣政府(管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