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86年,當車建新揣著600元創辦紅星家具時,他可能不會想到,這個小小的家具作坊趕上了城鎮化建設的浪潮,最終長成一頭巨象。
從小作坊到上市公司,車建新的成功當然不能只歸功于運氣。更重要的是,他能夠在看起來并不性感的家居行業挖掘出機會。
中國家居行業是一個典型的螞蟻市場——大行業、小企業,總體市場規模大,但上游的家具生產商數量眾多,廠商難以直接觸達消費者。
(圖片來源:遠川商業評論,侵刪)
數據顯示,2016年中國有1.4萬多家家居裝飾及家具制造商,大部分聚集于沿海城市[3]。這些制造商大多產品單一,比如做燈的、做床墊的,以單一品牌的姿態去面對消費者需要付出極高的成本。因而,消費者能叫得出名字的家居品牌屈指可數。
此外,家居消費具有決策鏈條長、一次性投入成本高、不同產品間的關聯度高的特性。消費者花錢裝房子、買家具,經久耐用是第一訴求,其次是風格上的差異化,最后還要考慮不同家具產品與整體家居風格是否匹配。
生產商想降低賣貨的成本,消費者想省時省力。此時,向上連接家具生產商,向下觸達消費者的家居商場橫空出世,填補了消費者觸達渠道的空白。
因而,當第一座紅星家具城在90年代開業時,它的快速擴張幾乎是一個可以預見的結果。以"品類齊全、一站式購物"為優勢,紅星美凱龍通過行業內第一個開連鎖店、第一個自建物業、第一個大打品牌等一系列操作,至2012年已成為全國第一個百家連鎖的家居商場龍頭企業。
10年后的今天,他們又對旗下商場進行全面梳理,成為首個對商場分級的家居流通企業。1月8日,紅星美凱龍在重慶發布了已經完成競爭力打造的100家商場,即包括32家1號店、9家至尊Mall、59家標桿商場的Top100Mall。
作為家居行業里的重壓角色,紅星美凱龍這頭大象正在轉身,向效率要效益。
01、運營的紅利
在過去,動輒10萬平方米、約等于2/3個故宮的線下家居商場,一度是城市里最難以忽視的存在。體量大意味著商品全,可以一站式購齊,但對消費者來說,這種目的地型消費也意味著更高的心理門檻。
隨著互聯網渠道的崛起,家居商場的傳統地位正在被挑戰:上游廠商跳過中游渠道商,直接上網賣貨;土巴兔、好好住等互聯網家裝平臺興起,試圖用內容截胡消費者。
手握大權的消費者開始更理性、挑剔地選擇,大而全的傳統家居商場曾因規模化而崛起。如今,已成大象的紅星美凱龍不得不轉身,向效率要效益。
而要效益的方法還寫在新時代的新機遇里。一方面,作為地產后周期的家居行業對新房銷售的依賴正在降低,存量房裝修需求在奠定未來的基本盤。
具體來看,在存量房翻新需求、家具消費升級、剛需購房占比提升等因素的驅動下,家居行業將迎來中長期的穩健增長。未來十年,存量房翻新需求將成為家裝市場的大頭,占到整體需求的2/3以上[1]。
(圖片來源:遠川商業評論,侵刪)
其中,軟裝消費的趨勢增強,局部空間的改造和換新需求增長,推動家居消費從低頻向高頻的轉型。在此背景下,紅星美凱龍提出床墊5年換新、軟裝8年一換,就是要以更快的換新頻率滿足消費者日新月異的審美需求。
另一方面,85后、90后正在成為家居消費的主力,家居商場也急需甩掉傳統印象。
智能化、個性化,以及更注重設計感的產品正在吸引年輕消費者的注意力。打開小紅書,“沉浸式Roomtour”的爆款視頻里,落地燈的夕陽光狂攬點贊,純白的法式圓桌成了爆款,而端莊的紅木家具只是上一輩的心頭好。
作為行業頭部,紅星美凱龍在品類年輕化之余,還以“九大主題館”為利器去升級商場,使傳統家居商場重新煥發活力。
此前,家居商場的各個樓層流量極不均衡,商家們一邊競相搶占一樓的點位,一邊又對高樓層的點位愛理不理。而主題館的設置則改變了這種商場分層邏輯,能夠將流量更合理地分配到各個樓層,打破傳統的點位限制,直接拉動出租率。
九大主題館分為進口國際館、設計客廳館、高端定制館、系統門窗館、智能電器館、軟裝陳設館、睡眠生活館、精品衛浴館以及潮流家具館,不同于此前籠統的“大而全”,在以主題的形式將家居商品分門別類后,九大主題館自身又成了全新的流量入口。
2021年雙11期間,紅星美凱龍以一天一品類的形式進行專場直播,帶動九大品類均實現不同程度的增長,其中智能電器和設計客廳的銷售額同比增幅超過20%,睡眠生活達到了33%。
借力主題館,紅星美凱龍將運營顆粒度進一步細化,更加貼近了年輕消費群體的需求。數據顯示,紅星美凱龍在2020年同城零售的用戶中,85/90后占比達到了60%。
02、如何給商場“貼標簽”
以九大主題館響應消費市場的變化,這只是紅星美凱龍變革的一個側面。
擺在紅星美凱龍面前的第二個問題是,如何迎合家居消費升級的趨勢,又如何打造全國485家商場的差異性?
作為家庭消費的大頭支出,家居在過去一直“低房一頭”。
中國的房價趕超歐美,但在家居生活品質上卻遠不及歐美。其中最為突出的表現是,2019年,美國住房人均改造花費為3298美元[3],中國人均家居消費支出僅為5315元[4]。換算一下,就是3倍的差距。
徹夜排隊買房,隨便裝修住住,這是大多數房奴的真實寫照。
但房產熱家居冷的這種情況正在反轉。近年來,“房住不炒”的大背景下,房產市場出現供應過剩、量價齊跌的低迷,本該與其難兄難弟的家居行業,如今反倒實現了逆勢增長。
從主要家居上市公司前三季度的業績來看,歐派、索菲亞、顧家家居等家居品牌商營收和凈利潤雙雙大漲,以紅星美凱龍為代表的家居商場業績不俗,營收同比增長了19%,凈利潤增速快于營收,達到了32%。
更重要的是,重體驗、重決策的中高端家居消費長遠來看仍很難被線上化,中國家居消費的線上滲透率不足20%。且中高端家居消費市場足夠廣闊:在4.5萬億規模的中國家居市場,中高端市場規模1.5萬億—2萬億,幾近一半。也就是說,這一波家居消費升級的獲益者更多是線下家居玩家。
但做中高端要因地制宜,不是強行把LV開到縣城,以前靠"大而全",現在得升級家居商場的服務和體驗,才能吸引消費者到場。
對此,紅星美凱龍給出的解法是重運營+商場分級,提出了1號店+至尊Mall+標桿商場的金字塔商場結構模型。
(圖片來源:遠川商業評論,侵刪)
位于金字塔尖的至尊Mall,占紅星美凱龍商場總數比例不到2%,主打稀缺性、設計感和高級感的“精品店”,旨在為高凈值人群提供更精準的選擇。1號店則是輻射范圍最廣、體量最大、品類最全的“大店”,從剛需、局部改善到高端消費的廣泛需求給予一站式解決。適配性最強、數量最多的標桿商場則是中堅力量,在各級市場快速復制。
在過去兩年里,紅星美凱龍完成了對100家商場的升級改造,打造了32家1號店、9家至尊Mall和59家標桿商場。在公司內部,這100家被寄予厚望的商場也有了新的名字“Top100Mall”。
轉型至今,紅星美凱龍的運營策略已初顯成效。截至2021年6月底,紅星美凱龍實現了出租率的顯著增長。
03、尾聲
在互聯網流量沖擊和消費者需求激變的雙重壓力下,新時代的挑戰與機會并存。
一方面,從"住得上"到"住得好",需要更全面徹底的市場教育。另一方面,消費者**時代下對購物體驗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促使購物場景不得不進行自我革新。
家居商場仍然是家居消費鏈條里不可忽視的重要角色,但只做管家顯然不夠用了,新時代的家居商場更要做好服務員,從體驗上服務好消費者,從供應端服務好上游。
快速變化的時代,也總有不變的需求:辛苦買的房,也想裝成家的模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