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6日,中央環保督察組在向山東省反饋意見時指出,山東省的一些地方政府部門幫忙造假,導致近年來電解鋁等產能過剩行業還在當地無序發展、盲目擴張,環境風險意識薄弱。
督查組反映,盡管國家早已對電解鋁等產能過剩的行業發出預警,但中央環保督察發現,山東省濱州市、聊城市仍然違反相關要求,不僅不對過剩產能進行淘汰,反而大力發展電解鋁。而且為了能讓限制發展的電解鋁產能順利上馬,還有一些地方政府部門幫著企業弄虛作假。2014年,濱州市將尚未建成的244萬噸電解鋁產能虛報為建成產能,并出具虛假證明,騙取合法手續,同時瞞報部分電解鋁違規在建產能。截至督察時,違規產能均已建成。
2014年5月,聊城市多個部門提供虛假材料,將剛剛動工的茌平信源鋁業有限公司年產45萬噸電解鋁項目虛報為建成項目。2014年11月工業和信息化部對該企業現場核查時,聊城市經濟和信息化委弄虛作假,以已經建成的其他項目頂替該項目接受檢查。
此外,未批先建涉?;坊ろ椖?,用地性質不符合。淘汰落后產能不積極。違規侵占海域等問題大量存在。
督察組指出,山東省一些地方上項目、搞建設時,習慣于“先上車,后補票”,往往要求環保給發展讓讓道,以至于近年來全省化工行業無序發展,大量項目違規建設,環境污染和風險突出。
在督察組認為,山東環境問題的根源在于一些領導干部解決環境問題的自覺性和主動性不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