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務院日前批復了《上海市城市總體規劃(2017—2035年)》。批復指出,上海的城市規劃、建設與發展,要立足國際國內和本地實際,主動服務“一帶一路”建設、長江經濟帶發展等重大戰略,切實在全面深化改革、創新驅動發展、優化經濟結構等方面下功夫,在深化自由貿易試驗區改革上有新作為,繼續當好全國改革開放排頭兵、創新發展先行者,為全國改革發展穩定大局作出更大貢獻。
批復明確,要在《總體規劃》的指導下,著力提升城市功能,塑造特色風貌,改善環境質量,優化管理服務,努力把上海建設成為創新之城、人文之城、生態之城,卓越的全球城市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國際大都市。
批復表示,嚴格控制城市規模。堅持規劃建設用地總規模負增長,牢牢守住人口規模、建設用地、生態環境、城市安全四條底線,著力治理“大城市病”,積極探索超大城市發展模式的轉型途徑。到2035年,上海市常住人口控制在2500萬左右,建設用地總規模不超過3200平方公里。要嚴守城鎮開發邊界,完善管控辦法。堅持節約和集約利用土地,嚴格控制新增建設用地,加大存量用地挖潛力度,合理開發利用城市地下空間資源,提高土地利用效率。繼續堅持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保護好永久基本農田。構建空間留白機制和動態調整機制,提高規劃的適應性。
批復要求,創造優良人居環境。要統籌安排關系人民群眾切身利益的教育、文化、體育、醫療、養老等公共服務設施,提高生活性服務業品質,建設高品質、人性化的公共空間,構建宜居、宜業、宜學、宜游的社區服務圈。根據人口分布,合理安排居住用地布局及其配套設施建設,促進職住均衡發展。加快建立多主體供給、多渠道保障、租購并舉的住房制度。穩步推進城市有機更新,開展城市修補和生態修復,加強城鄉環境綜合整治和違法違規建設治理,提高城市的承載力、包容度和宜居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