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經銷商作為鏈接家居品牌和市場終端的橋梁,扮演著不可或缺的角色,但隨著年輕90后,Z世代消費者登上家居消費舞臺后,經銷商們突然發現用了多年的營銷之道就“不香了”,年輕消費者好像特別難將就,一言不合就下一家。
明明抖音、直播賣貨風生水起,那為什么消費力旺盛的年輕人為什么就不愿意踏進實體店呢?那么現在經銷商的現狀又如何呢?在2021成都定制家居展覽會聯合新浪家居發布的《西南家居經銷商生存現狀調查》中,我們或許可以發現一些西南經銷商的“特色”,找到一些困惑于時代的答案。
(圖片來源:拍信創意,侵刪)
第一怪:不愛賣場,愛百貨商場
除了街邊獨立店和大型家居賣場店中店這兩種選擇之外,越來越多的經銷商選擇突破傳統模式,15%的經銷商選擇把店開在城市綜合體和百貨商城里,就如特斯拉在商場里賣車,把產品銷售置于與消費群生活更接近的場景中,把低頻的產品放到高頻的場景中賣,成為“生活采購”中的一份子。
(圖片來源:門業視界,侵刪)
第二怪:從前開小店,今后開大店
四成經銷商的門店大于600平米,大店不僅能放下更多的產品,還能有足夠的空間,把家居產品按照生活空間進行陳列。
這不僅代表了經銷商的實力,更代表他們的銷售思維從“賣貨”轉 向有場景感的“賣生活”。更大的陳列空間意味著有更大的余量將門店布置成“家”的樣子,品牌希望輸出的生活方式能夠通過門店陳列更好地呈現。
(圖片來源:門業視界,侵刪)
第三怪:兩極分化嚴重,傳統與前沿并行
一個非常有趣的數據,46%的經銷商一年僅去過一次或從不去逛展會,對展會不感興趣的經銷商占比不少。但去展會4次以上的經銷商占比也達23%,由此可見,西南經銷商已逐漸分化成2個群體,一個群體迫切需要交流學習,另一個群體更遵循傳統規則,偏安一隅。
(圖片來源:門業視界,侵刪)
88%的經銷商通過展會了解市場商機和行業趨勢,巨大的信息量成為展會最大的價值,70%的經銷商借助展會考察實力,經銷商還是信奉“眼見為實”。
第四怪:重視行業社交,偏愛報團取暖
65%的西南經銷商選擇行業專業展會了解品牌,48%的西南經銷商傾向聽朋友和同行推薦,熟人社交、行業社交依舊是主流方式。值得注意的是,38%的經銷商會選擇社交媒體獲取信息,這表明社交媒體搭載的信息,也會成為經銷商評判的重要依據。
在常用的渠道引流方式上,62%結成聯盟、54%聯手裝飾公司、50%與設計師一起帶貨……西南經銷商們從來都是擅結盟,會連縱,強強聯合,資源互補是常態。
(圖片來源:門業視界,侵刪)
第五怪:新鮮方式不少,營銷依舊老套
對于常用的零售客戶引流方式中,線上社群、社交媒體,早已嵌入生活,無處不在,一家門店在引流上至少采用過3種及以上的方式。但門店攬客和小區地推依舊是主流,新引流方式五花八門,且效果持續增加,但要讓西南經銷商立刻改變傳統見效方式,在新引流方式上大量投入,可能仍需一定成長時間。
(圖片來源:門業視界,侵刪)
第六怪:都說生意難做,但九成人盈利
91%的經銷商都有盈利,其中13%盈利頗豐,說明行業依然相當有盼頭。當然,所有結果背后,都有經銷商和團隊的努力付出。尤其是在2020年這 個特殊的年景,經銷商們的努力顯得尤為珍貴。
(圖片來源:門業視界,侵刪)
第七怪:壓力很大,信心很足
69%的經銷商感到6分及以上的壓力,證明這個市場里大多數人都在負重前行。但仍有65%的經銷商對未來還抱有6分及以上的希望,雖然困難重重,他們還是愿意在家居這個領域持續奮斗,畢竟自己打下的江山哪能說放就放。
(圖片來源:門業視界,侵刪)
第八怪:要么品牌,要么設計師
73%希望品牌支持的經銷商都選擇了和設計師合作。誠然,設計師們的通盤規劃能力更強,消費者信任度更高,經銷商們借助設計師的能力,以整屋空間呈現的方式,將產品銷售出去,能給消費者帶來更高的價值感,換而言之高客單價要么靠品牌實力支撐,要么靠設計作品支撐,經銷商們總要擇其一。
(圖片來源:門業視界,侵刪)
在這份持續17天,通過線上推廣和線下分發兩種渠道,收獲問卷1392份,其中有效問卷1379 份的《西南家居經銷商生存現狀白皮書》搜集中,“生意難做”是每次經銷商調查和走訪過程中都會聽到的一句抱怨。
把這份難做的生意拆解成數字后,才發現難在市場變化非常明顯,難在經銷商們改變太慢,更難在一些桎梏的思想和觀念,而未來需要的是痛則思變,努力跟上時代的經銷商才能看到勝利的曙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