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振宇的跨年演講早在多年前就被貼上了“販賣焦慮”的標簽,今年由于疫情的原因現場清零,民眾參與度正迅速降溫。大多數人的感受是:雖然聽他說的每一句話都似乎有道理,但一年年堅持聽下來,卻并沒有多少收獲。
焦慮依然存在。這是社會發展的必然結果,而且社會發展的步伐越快,焦慮的程度越強烈。新年伊始,是“焦慮綜合癥”的高發期,讓我們看看家居人面對的焦慮有哪些?
(圖片來源:家具產業,侵刪)
焦慮一:疫情反復無常。
不知不覺,疫情已陪我們走過了兩年多的時間,大家早已習慣原來的會議延期了、原來的出差計劃取消了……能不聚則不聚,能少聚則少聚。如果說武漢封城有點猝不及防,那么西安封城則暴露出城市管理的更多弊端。只要全球范圍內疫情一日不清零,市場就難以實現真正意義上的開放、自由。
出不了差,見不到客戶,許多工作就無法正常開展。一大堆銷售人員、市場人員整天呆在辦公室里,偶爾出個差還提心吊膽,你說能不焦慮嗎?
焦慮二:風口潮起潮落。
5G加持下的市場,新概念、新勢力、新風口太多太多,新零售、元宇宙、網紅經濟、直播帶貨……許多時候你連風口的方向都還沒摸準,連概念都沒搞清楚,創造風口的先知先覺者卻早已長成了巨無霸。
當許多家居企業的老板、高管們還沉浸在如此激烈的市場競爭中,仍能保持兩位數的增速而暗自慶幸時,薇婭們已悄然之間超越了90%多的上市公司。
你的貨幣單位是元,人家叫爽。你以年論,他以天論,她以秒論,不同的行業、不同的領域,仿佛不是同一個時代、同一個世界的主體。
(圖片來源:家具產業,侵刪)
焦慮三:政策變化太快。
過去的2021年,煤價、氣價、電價,說漲就漲,毫無征兆,毫無理由,而且動不動就翻好幾倍。這樣的漲價幅度,有哪家家居企業能受得了?本就微薄的利潤,一而再,再而三地被強行攤薄,企業的經營目標拿什么實現?
拉閘限電說來就來,即便有訂單,你是接還是不接?碳管理、碳交易來勢洶洶,地方**暴力去產能,企業怎么樣應對,毫無具體的操作規程,需要老板們全身心地去學習并適應。
正如鮑工在2021年終總結中所言,過去30年,行業遇到的所有難題都像是山。山再高,翻越了就可以見到更好的風景,而如今卻是一道道你無法預料、無法翻越的高墻,無論你再怎么努力,也無法逾越。你說你能不迷惘和焦慮嗎?
焦慮四:戰略難以表述。
企業的發展,無論大小,都應該有自己的中長期戰略目標和規劃,然后根據戰略目標配備相應的資源,使公司的產品、渠道、運營、傳播等能夠逐一按此展開。
然而,信息社會,外部環境的變化太快,許多時候是計劃趕不上變化。而在這種持續、快速的變化中,企業的戰略變得越來越模糊,越來越難以表述。
你不知道企業接下來該往哪個方向走,也不知道下一階段的增長點在哪里?企業很難用一個清晰的戰略來統一員工和管理人員的思想。即便有,許多員工也選擇不相信。
這種競爭戰略的迷失,讓企業的發展方向充滿了不確定性,而企業老板則要不斷地予以修正,最后不可避免地陷入“滿足需求陷阱”。
你以為你所有的產品和服務都是為滿足客戶需求而產生的,然而,倉庫里堆積如山的貨物告訴你,那只是“你以為”,你用盡心思打造的許多“爆款”新品,客戶根本就不感興趣。
焦慮五:增長難以持續。
過去的2021年,家居行業頭部企業其實大多保持著兩位數的增長幅度,放在30年的歷史長河中,這樣的增幅委實不低,但頭部企業的焦慮卻比往年更甚,因為他們更深切地感受到,企業增長的步伐正在變緩,取得同樣的業績,需要投入的精力、配置的資源會更多,成本也更高。到最后,導致企業的利潤大幅下滑。
他們更深切地感受到,企業目前的經營模式、運營體系、組織架構等不可持續,多年形成的競爭優勢正在一點點喪失,但新的模式、新的體系、新的競爭優勢卻又難以搭建和形成。
焦慮六:地產爆雷不斷。
這些年,地產商們挾“精裝房”之政徹底改變了建材市場的格局,將越來越多的家居建材綁上了自己的戰車,許多企業被迫“規模化”,不斷地圈地建廠,卻仍然滿足不了地產商的胃口。
(圖片來源:家具產業,侵刪)
與此同時,終端店面門可羅雀,經銷商的日子一天比一天難過。黃建平說,恒大的爆雷,是家居建材行業的成人禮。只是這個成人禮未免代價太大。會不會有第二、第三個恒大?我們當然不希望有,但現實往往在預料之外。
許多家居企業老板已經損失了幾億、甚至幾十億的貨款,還有更多的貨款,至今仍然叫“應收賬款”。瓷磚、衛浴、家具送到樓盤了,錢卻收不回來,你說企業的老板們能不焦慮嗎?
有焦慮就會有思考,有焦慮就會有變革,有焦慮才會有行動。也許,焦慮已成為這個時代不可或缺的前行動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