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時7個月,吸引20000多名設計師參與,中國首個針對30歲以下的執業設計師評選,“30 UNDER 30”正式落幕。聚光燈照耀下,新一批設計力量誕生。“30 UNDER 30”見證他們奮力發光的樣子。設計師楊宗鈺便是30 UNDER 30中國設計年度新秀獲獎者。
楊宗鈺今年25歲,在一眾年輕設計師的作品里,他尤為特別。
在現代、簡約、輕奢風格席卷了家裝市場的當下,楊宗鈺是少有的,堅持做中國古典風格的設計師:用以點綴黑色背景墻的是一束紅梅,白色案板上卻忽然生出一叢春竹。他的作品像極了一副水墨畫,里頭有山有水,有聲有色,留白之處,卻又暈染著極為濃烈的古色古韻。
|01|
中國的傳統文化對楊宗鈺影響很深。
他愛穿的是漢服,愛看的畫是古畫,希望能過上的理想生活,是一個人獨居在大山當中,每天看夕陽下落,飛鳥歸巢。拋去設計師的身份,楊宗鈺很像是一個活在過去的人,他安靜、平和,深深陶醉于一種古典之美。
而作為設計師的楊宗鈺,是有鋒芒的。
他很喜歡挑戰,這種挑戰不僅僅是設計上的,也是他自己職業方向上的,為此,楊宗鈺放棄了原本學習的工裝設計,轉而從事家居設計。“我選擇做家居設計,就是因為我覺得這個東西它很有挑戰性。因為家裝你要去面對很多人,你怎么去協調人家的需求就是一個難點。再然后,做家裝就有機會去接觸到很多奇怪的戶型,在一定的空間里去做最大限度的改動,我覺得這個非常有意思。”
他同樣很有個性,這種個性一方面來源于他對于中國傳統古典風格的堅持,一方面也在于他對于現代社會的不愿妥協。“我從畢業開始,就不愿意進那種大公司。一個是我不能認同他們的競爭文化,另一個就是我不希望我自己的個性,因為公司的影響被弱化或者改變。我希望可以做我自己就好。”
|02|
而從另一個角度來看,淵源流長的傳統文化,為楊宗鈺提供的不僅僅是設計上的靈感,豐富的傳統亦是一個支點,為他開闊和打通了更深的廣度。
楊宗鈺常常視自己為宣傳傳統文化的使者,他力圖實現的,是將這種傳統帶回到每個人的日常當中,“我希望這些傳統可以走回到人們的日常習慣當中,而不要僅僅把它當做一個展示的風景。”
文化不是一種擺置,而應是流通在血脈中的,對此,楊宗鈺有著很深的體會:“我自己常常就在漢服和古詩詞里找靈感,比如你看不同漢服之間的顏色,那不就是很傳統的國風色嗎,把這個拿到建筑里頭去,也有意想不到的靈動和美艷。然后你看最簡單的古詩詞,‘抬頭望明月’,這里頭就有一個建筑的形態,它講的就是一個空間里頭的怎么布局和搭配的東西。”
|03|
盡管楊宗鈺個人的風格非常強烈,但他在實際工作中經常要做的事情,便是把這種個人屬性收斂起來。
“做家裝的話就是這樣,因為你歸根到底,還是幫業主設計房子。再加上現在的主流還是做現代啊、簡約啊這種,所以我大量的項目還是做的市場流行的風格,那種完完全全古典風格的作品,我基本上沒有最后落地的作品。”
饒是如此,楊宗鈺仍自己繪制了不少古典風格的草圖。他為酷家樂“30 UNDER 30 中國設計年度新秀”準備的參賽作品,便是一個帶有實驗性的古典之作。這個名為“墨染”的茶室,主色調是少見的黑色:“這個創意是我當時在選瓷磚的時候想到的,我在設計的時候,特意用黑色做了地板,墻面也是做的煙色的裝飾。我想的就是,用黑色打底,金色描邊,然后用暮色去做一個過渡和延伸。”
這個厚重的作品,也是楊宗鈺比較滿意的作品。雖然最后不能落地,但是它至少提供了一種設計上的可能性。
|04|
比賽結束以后,楊宗鈺形容自己正處于一種“咸魚”的狀態。他有一個工作室,不過懶得打理,便又另找了一份設計的工作。
不過,他閑下來的時候,還是愛琢磨自己的作品。“墨染那個我雖然很喜歡,但是我還是希望能做一個自己更滿意的出來。目前的話,我比較集中在去想,怎么樣才能把傳統的風格和現代融合的更好。”
以空間為起點,楊宗鈺在里面放進色彩、留白、意境和情感。從傳統中汲取靈感,他所不斷演繹的,正是一種詩意的設計,純粹的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