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經濟工作會議認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我國經濟發展也進入了新時代,基本特征就是我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做好明年經濟工作,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是治國理政的重要原則,要長期堅持。“穩”和“進”是辯證統一的,要作為一個整體來把握,把握好工作節奏和力度。
【經濟發展新時代】
經濟由高速增長轉向高質量發展
【會議精神】會議認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我國經濟發展也進入了新時代,基本特征就是我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推動高質量發展,是保持經濟持續健康發展的必然要求,是適應我國社會主要矛盾變化和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必然要求,是遵循經濟規律發展的必然要求。
推動高質量發展是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確定發展思路、制定經濟政策、實施宏觀調控的根本要求,必須加快形成推動高質量發展的指標體系、政策體系、標準體系、統計體系、績效評價、政績考核,創建和完善制度環境,推動我國經濟在實現高質量發展上不斷取得新進展。
■解讀
圍繞“高質量發展”開展8項重點工作
中國人民大學副校長、國家發展與戰略研究院執行院長劉元春認為,高質量是未來經濟工作的落腳點,在經濟相對穩定的基礎上,工作重點要從傳統穩增長向質量提升、結構改進等方面轉移。
劉元春表示,高質量發展是針對目前經濟發展中所面臨的最大問題提出的,即不平衡、不充分、不可持續,也是落實新發展理念,建立現代化經濟體系的必然要求。
如何才能實現高質量的發展?劉元春表示,十九大已經提出了一系列戰略舉措,從原則上、大的方向上給出了明確的意見。比如,推動經濟發展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加快建設實體經濟、科技創新、現代金融、人力資源協同發展的產業體系。
這次會議的核心任務就是將十九大精神落實到具體工作中,其中最核心的主題就是高質量發展,將通過8項重點工作來展開??傮w看,一是進行改革;二是按照新發展理念來統籌,在改革基礎上全面落實新發展觀;三是要在政策工具、問題導向的方案上,有很多創新。
“高質量的發展是美好生活最重要的一個經濟基礎。”劉元春說,首先效率要很高,改變過去粗放式的發展模式;二是產品服務質量要提升;三要體現可持續發展;四是要符合“五位一體”新的發展理念,動力不是簡單的要素投入,而要以創新作為核心動力。因此,從這些方面看,高質量的指標體系會包括很多層面和領域,與過去一些評價體系,如速度、經濟、總量優先的評價體系會有一定差別,從而實現更高質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續的發展。
【財政貨幣政策】
守住不發生系統金融風險的底線
【會議精神】做好明年經濟工作,要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是治國理政的重要原則,要長期堅持。
積極的財政政策取向不變,調整優化財政支出結構,確保對重點領域和項目的支持力度,壓縮一般性支出,切實加強地方政府債務管理。
穩健的貨幣政策要保持中性,管住貨幣供給總閘門,保持貨幣信貸和社會融資規模合理增長,保持人民幣匯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穩定,促進多層次資本市場健康發展,更好為實體經濟服務,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金融風險的底線。
■解讀
“貨幣供給過多是一個重要風險根源”
在中國人民大學副校長、國家發展與戰略研究院執行院長劉元春的印象中,這是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第一次提出管住貨幣供給總閘門。目前,一些問題的主要源頭在于貨幣供給過多,整個貨幣供應存量是出現很多風險的一個重要的根源,因此要在貨幣增長速度方面有所控制。今年下半年,已在這方面做了很多努力。
對于防范系統性金融風險,控制貨幣供給是關鍵性因素之一。當一個國家貨幣供應量過大的時候,要么會導致物價水平上漲,要么會轉化成資產價格上漲,貨幣囤積方式就會助推杠桿化、資產擴大,從而導致經濟泡沫化。
劉元春表示,要管住貨幣供給總閘門,不是簡單的貨幣政策,還涉及財政金融化問題,比如大量發行債券、政府隱形融資等,因此,控制貨幣供給不是僅靠央行就可完成,還涉及其他很多方面。
交通銀行金融研究中心鄂永健認為,會議將防范化解風險列為未來三年的三大任務之首,并明確“重點是防控金融風險”,預計金融去杠桿進一步深化推進、金融強監管力度不減,一系列監管新政還將出臺。
“促進形成金融和實體經濟、金融和房地產、金融體系內部的良性循環”是新提法,特別是后兩個“良性循環”,鄂永健認為,“金融和房地產良性循環”可能會要求金融既要支持和促進房地產健康發展,但也不能助長房市投機和泡沫。
“金融體系內部的良性循環”則可能繼續要求金融機構嚴格控制杠桿率等。從主要領域來看,預計銀行表外業務、互聯網金融、“僵尸企業”處置以及金融控股公司等將重點加強監管和治理。